文坛全能王啊!
涂编辑建议:“如果这些歌能有人演唱出来就好了,看着听着歌,效果更佳。”
组长许以又道:“当然,没有歌,依然是一篇难得的佳作,这篇我们《人民文学》要了!”
这是刚刚他们几个负责人商量的,魏明这篇写得非常高明,虽然讲的是伤痕,但全文并没有着重讲那些,也没有强烈地渲染悲情,甚至还有一些轻喜剧的画风,但伤痛藏在表象之下。
校长和村长这对不像父子的亲父子,意味着权力凌驾于人伦纲常的疯狂。
一群连自己的名字都够呛能写对的学生暗示他们在运动中丧失了本应学习的时光。
以及师生之间一开始的对立和提防,也让人窒息地看不到希望。
魏明巧妙地从侧面表示这是不正常的世界,淡淡的,却很深刻。
但这份不正常通过教育逐渐被修正,被音乐所感化,随着第21个,第22个,最后一个孩子回到教室,孩子们也终于变得像是孩子了。
而男主角钟老师也从一开始满腹悲愤质问“春天在哪里”的下放大学老师,一个为了避免劳动而应付差事的孩子王,变成了最后笑着说出“在希望的田野上”,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孩子的乡村教师。
几位编辑还非常喜欢故事的结尾,感觉看后让人暖暖的,戾气全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