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三的心里还藏着一个小九九,他为什么反对去港岛兑换?主要是那个地方太远,他如果想试一下,学了那么久的开锁技能,实在是太不方便。如果都在大上海放着,搞不好资产能翻倍。
突然,搅动咖啡的手停止了下来,他想到了一个巨大的赚钱机会——米国股市。从1938年到珍珠港事件前,有一波大行情。而后跌入冰谷后,迅速又杀了起来。军工、化工、城市服务,那都涨疯了。
“令仪,你就没考虑去米国吗?”
许三突然问道,但这个变得亲昵的称呼让唐令仪有些不适,虽然她强调了很多次让许三直接叫她名字,但他始终有些隔阂,现在这是怎么了?
“家里长辈总是催我过去,但我想在国内尽一份力,就拖着没走。”唐令仪回答。
“假如,你能在国外做到比现在的贡献大得多,你愿意出去吗?”许三问道。
“你为什么这么说?你想打什么主意呢?”唐令仪疑惑。
“我在金陵营救学者的时候,有一个研究金融的。我们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他感叹,全球都可能陷入战争。而米国身处大陆之外,是天选之国,可能是唯一远离战火的大国。因此,米国的很多股票会因为这场大战,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涨。咱们国内现在缺什么?不是就是钱吗?抗战会持续很久,那就需要持久的续力。我的钱直接给政府,他们也不会生钱,不如你去海外,咱们成立一个投资公司,将来作为国内的经济命脉。”许三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你,你给我太多的惊喜了,你连经济股票也能听懂?还知道投资公司?不过,你是认真的吗?”如果换一个人,唐令仪肯定啐一脸,说他吹牛逼。但对许三,她真有一种毫不犹豫的信任感,这是从他轻松干死鬼子亲王开始的。
第225章为持久抵抗谋划未来
现在她感觉,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你看现在的政府,每年到处筹款,可国内的民众,多数都穷困潦倒,捐点钱也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如果有能从国外输血的方法,那是多大一个帮助你知道吗?”许三想说服她,必须从爱国上说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