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虽诸侯霸主,财大气粗,但花销也更大,尤其是那三个大工程,虽利国利民,但也是个吞金巨兽,无疑消耗了大秦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
除了三大工程之外,大秦也还有其他的大额内政支出,所以诸国才觉得大秦能养军一百二十万就已是极限了,但他们却算漏了一点,那就是海贸为大秦带来巨大的利益。
也正是靠着海贸,大秦才能兼顾自身内政发展,同时还肆无忌惮的扩军和养军,而诸国对此却一无所知。
直到隋国挑起西域大战,而大秦在征讨中原的同时,还出兵攻打隋国时,诸国这才意识到大秦依旧还有隐藏,但隐藏的肯定不多,最多只能用来教训一下隋国,否则直接用到中原战场岂不是更好?
可是当收到凉州的情报,得知大秦这次表面上出兵一路,可实际上却是三路大军同时出击时,哪怕依旧不知道大秦伐隋的具体兵力,各国依旧被大秦的这番操作给惊呆了。
毕竟大秦用来伐隋的兵力,若是只有十万的话,则完全没有必要兵分三路,分兵反而会给隋国逐个击破的机会。
所以,大秦既然分兵三路伐隋,则总兵力肯定不止十万,起码也有二十万大军,甚至还有可能是三十万。
若伐隋兵力真有三十万的话,那大秦的总兵力起码也有一百五十万啊。
一百五十万啊,这个多么夸张的数字,单单是想想都会让人胆寒,甚至让人生不出反抗之心。
在推测出大秦的具体兵力之后,诸国高层这才意识到,或许打从一开始这就是个圈套,一个大秦精心为隋国所编著的一个圈套。
大秦先是故意隐瞒兵力,并且大力阻止诸国获知具体兵力,之后通过层层误导,让诸国以为大秦的兵力都用来征讨中原,好让隋国放下戒心,从而打隋国一个猝手不及。
事实也如大秦所计划的一样,隋国确实被打了一个猝手不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