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商议后,织田信长主动提出,将东瀛十一国七万水军分成了三部,织田信长、上杉谦信、武田信玄各领一部。
织田信长负责统领本国三万水军,而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则各领两万联军。
如此安排指挥下,织田信长这位盟主,好似成了摆设一般,只是名义上的了,可他自己心里却很清楚,这才是最好的安排。
东瀛十一国之间的隔阂太大,不少将领对织田信长这个盟主,是面不服心也不服,他若是强行指挥的话,估计很多部队都指挥不动,所以就必须要换一种方式来掌军了。
总而言之,非织田家的那四万水军,听不听织田信长的命令并不重要,只要他们听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的指挥就行了。
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的威望很高,能够让麾下的盟军听从指挥,而这两人又是识大体的人,他们不会在这种紧要关头给织田信长使绊子。
所以,织田信长只要能指挥的动这个两人,自然也就等于得到了七万水军的指挥权。
神武二年,三月十五日。
提前率军出征的周瑜,依旧在前往东瀛的途中。
而同为征倭联军的宋军和吴军,则已经分别从江淮和江东出兵,合兵一处后共同向着九州的方向航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