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驻外总督 (1 / 3)

作者:夜深 最后更新:2025/7/10 15:29:47
        朱慎锥现在对张献忠满意到了极点,更对他在缅甸所做的一切极为赞赏。

        用张献忠出使缅甸,朱慎锥也是冒了些风险的,毕竟张献忠的出身不同,他说流寇出身,而且之前受招安后还又反过的前科,如今张献忠虽受了朝廷的爵位和官职,这些年在京师也是规矩的很,但谁又能保证他张献忠不会有异心?

        不过最终朱慎锥还是决定让张献忠去缅甸,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看重张献忠的大局观和才能,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个机会瞧瞧现在张献忠对大明的忠诚与否。

        毕竟现在的大明和以前的大明不同,以前的大明天灾人祸不断,义军如不造反根本就活不下去,再加上辽东的战事问题朝廷一直不断增收辽饷,使得西北和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已没办法生存了,在这种情况下揭竿而起也是自然的。

        张献忠也不是天生就要造反的人,何况他原本还是大明的边军呢。而且之前他受招安后再反说起来也是情有可原,因为朝廷那时候出尔反尔,招安后却不给物资也不下拨粮饷,好几万人就这样丢着让其自生死灭,如果自己是张献忠也一样要反,总不能这样活活饿死吧?

        但现在不同了,随着大明的国力不断恢复,大明虽还没达到当年仁宣之治时候的盛世状态,却也比之前好了不少。而且大明的中兴气象是所有人看在眼里的,皇帝朱慎锥又春秋鼎盛,在皇位上至少还能坐个十几年,至于太子朱敏澜同样也有明君之相,由此来看大明至少能保三十年的繁华,假如皇孙也是一样,那么大明三代无忧,在这种情况下傻子才冒巨大风险造反呢。

        况且现在的张献忠已不是一无所有的义军首领,他可是大明堂堂定边伯,大明的骠骑将军和总参议府的参议。身为勋贵一员,哪怕出身不如他人,可爵位和官职却是实实在在的,再加上张献忠现在又有了后代,他的幼子张忠义年幼就得了圣眷,皇帝给了这孩子封赏并亲自赐名,等百年后爵位传给其子,张家就能顺利延续下去,与国同休,张献忠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放弃到手的富贵和子孙绵延而冒险造反呢?

        “立了如此大功,张献忠必须要赏,可赏什么好呢?”朱慎锥心里琢磨着,晋爵是不可能的,张献忠已经是一等定边伯了,再进爵就是侯爵,虽然大明现在的爵位分成三等,可就算三等侯爵也不是普通爵位,而且张献忠出身限制摆着,一旦让张献忠从定边伯晋为定边侯,不仅是朝中文官会反对,就连军方不少将领也会反对。

        不晋爵的话只有爵位世袭罔替或者在军衔上做文章了,可朱慎锥一想也是不妥。自从朱慎锥对爵位制度进行改制后,就规定了除之前开国勋贵和靖难(朱棣)勋贵中世袭罔替爵位不变,之后所封的各等爵位在继承后都是降爵继承。

        这不仅是勋贵,更包括大明宗室的爵位在内。就算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在袭爵的情况下也有严格限制,必须要经考核和评议有资格才能正常袭爵,资格不足或者个人能力不够,只能降级袭爵,甚至由家族其他继承人袭爵,如此一来可以改变大明勋贵中子弟坐吃等死,享受安乐不思进取的问题,同样在宗室中也是如此。

        所以说,世袭罔替的爵位现在很少,就连现在王晋武的爵位都不是世袭罔替,更何谈其他人?一旦破例把张献忠的爵位改为世袭罔替,那么反对者定然众多,更对张献忠本人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