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去了新大陆,离着大明本土万里,这辈子能回来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皇帝这些年所出的其他皇子都还年幼,太子年长地位稳固,这样一来就不会有手足相残的情况发生。
这种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包括张献忠也是这样想过。可今日他看了手上的这奏折后,张献忠对之前的判断却产生了怀疑,因为这奏折中宋王所写的内容和话语中非但没有半点埋怨,还写了不少对太子的一些思念和兄弟之情,由此可见,太子和宋王之间并无矛盾,兄弟情深关系极好,这根本做不了假。
此外,就是宋王在奏折中所说他们如何抵达新大陆,又在新大陆遇到了什么,又如何立足等等,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具体的事件。宋王的文笔不错,写的内容又很有趣,张献忠看了不由得入了迷,更对远在海外的新大陆也第一次有直观的印象。
除去这些,宋王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还写到了李定国,其中内容对李定国多有赞誉,眼下李定国在宋王手下深受信任,已是宋王的护军将军了,而且这一次给皇帝上奏折,宋王还奏请朝廷给李定国讨个封赏,希望朝廷能加封李定国为定国将军,这个军衔可不低了,要知道他张献忠最初封的就是定国将军,不仅是他,就连刘良佐、刘泽清、陆义生、胡林这些人前些年也不过这个军衔,直到立了功劳,资历渐深后,这才更进一步,由定国将军晋骠骑将军。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同时也是养子,可以说是张献忠四个义子中最为看好和重视的一人。张献忠和李定国的关系几乎和亲父子没什么区别,当年张献忠甚至想过如自己实在没有子嗣,百年后把一切托付给李定国的打算。
眼下虽然张献忠已经有了儿子,但李定国在他心中的地位依旧不低。而且这些年,父子相隔,除当年李定国跟随宋王外封时在京师见过一面后,张献忠就再也没见到李定国了,时常心中想念这个儿子,而今日在宋王的奏折中居然看到了李定国的名字,尤其是宋王对李定国的重用和信任,这让张献忠老怀大慰,心中欢喜。
看完了奏折,张献忠恭恭敬敬把奏折放回了朱慎锥手边的矮几上,随后就退了回去。
“李定国在新大陆做的不错,其能力卓越,又对宋王忠心耿耿,朕很是欣慰。”朱慎锥淡淡道。
“这是他应该做的,定国乃大明臣子,也是宋王下属,只是尽了本分罢了,而且定国这孩子向来做事稳妥,心有忠义,能被宋王殿下看重在海外立功,这也是他的福分。”张献忠嘴角带着笑意连忙回道,作为父亲谁不喜欢别人夸赞自己的儿子呢?何况夸赞的还是当今圣上,虽然李定国不是自己亲生子,但在张献忠心里,也和亲生没什么两样了。
朱慎锥点点头,目光朝着张献忠瞧去。李定国的本事和能耐他当然清楚,这可是在历史上浓浓留下一笔的人物,更是历史中南明对抗满清的一面旗帜。
如不是李定国壮年积劳成疾撒手离去,历史上的满清能不能拿下南明还是一个问题呢。而李定国的死也导致了最终南明落入满清的手中,从而使得中国陷入了三百年的黑暗时期,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啊!
当年朱慎锥之所以会接受张献忠的投降,并把他安置在京师,一方面是张献忠审时度势做了最合适的抉择,而另一方面也是朱慎锥看在他这个养子的份上放过了张献忠一码。要不然其他流寇头子不是在战场被杀,或者就是被俘后明正典刑,偏偏他这个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不仅活得好好的,反而得了个爵位能享荣华富贵?这其中就有李定国的缘故。
当然了,这件事张献忠是不知道的,而且朱慎锥也从未和任何人提及过。之后朱敏澄向朱慎锥讨要李定国的时候,朱慎锥还有过迟疑,并没想把李定国交给朱敏澄的想法。可仔细考虑之后,又觉得既然大明要开拓海外,尤其是外封皇子,朱敏澄手上没有合适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很是不妥,而且那时候李定国官职不高,就算把他拉到辽东战场上去历练也无必要,所以最终朱慎锥还是答应了朱敏澄的请求,把李定国调到了宋王麾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