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澄告诉孙镐,他早在半年多前就在准备此事了,而且他的父皇包括太子都给了他不少便利。这些日子里,他一直都在完善此事,着手开始招揽一些人,并找寻志同道合愿意跟随自己去海外的勋贵子弟。
目前朱敏澄的确弄了些人手,这几人中有的是他军校的同学,可虽然有了这些,但依旧远远不够,他缺人缺的厉害,打算再找更合适的人,甚至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拉入自己麾下。毕竟无论是朱敏澄还是他的同学都太过年轻了,又没亲历过战阵,到了海外经验不足,所以必须要有足够能力和经验的人来辅助。
但这件事做起来却不容易,之所以能从军校同学中拉拢了几个,那是因为他们朝昔相处结下的友谊,而且他所拉拢的人基本都是勋贵的次子和旁系,他们本就没有继承爵位的可能,而且年轻人又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想法,被朱敏澄一忽悠就成了。
可要拉拢其他人就没那么容易了,别看朱敏澄是宋王,但他在大明的身份地位是很尴尬的,虽同为嫡子却是老二,他大哥朱敏澜才是太子。以大明的皇位继承怎么都轮不到他的头上,所有人眼里他这个宋王终究是要就藩的,等到了封地当了藩王后,无非就是和之前那些亲王一样呆在封地吃喝享受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哪里会有人愿意投靠宋王的?哪怕朱敏澄是外封海外,更不可能有人愿意主动跟随他了,尤其是正统的读书人。
好端端的仕途不走,跟着一个没前途,甚至还要冒巨大风险离开大明前往海外,谁能愿意?因为这些缘故,朱敏澄准备了这么久却没多少可真正一用的人才,这也是他看上了孙镐后起了拉拢他为自己长史想法的由来。
“同你说实话吧,我其实还看上了大曹将军和小曹将军,这两位都是我大明的悍将,可惜他们的军职实在太高,这一次平定辽东又立下了功勋,陛下又升了他们的军衔和爵位,如此一来根本不可能为孤所用,这实在是遗憾之极。”
朱敏澄这话一出,孙镐也是哭笑不得。
朱敏澄的眼界也太高了些,他口中的大曹将军和小曹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文诏和曹变蛟,这两位之前已是骠骑将军(中将)之衔,更身有相当于总兵的军职。而随着辽东的战事结束,朝廷对参与辽东的诸将论功行赏,两位曹将军都从骠骑将军升为金吾将军,此外曹变蛟因为沈阳之战入城首功得了三等侯爵的爵位,曹文诏升一等伯爵,是大明的勋贵,以他们的身份地位怎么可能跟着朱敏澄去海外?这不是开玩笑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iphopculture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