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两不打就是不打师出无名之仗,不打对方没有准备好的仗。所谓的师出无名,就是在对方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不能随便攻打对方,至于不打对方没准备好的仗就是在打仗之前要先通知对方,比如说某某某,我要来打你了,具体时间就在后天某点某分,在哪里发起进攻,我先派人通知你一声,你去做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在这里较量一下等等。
后世的史书中有人对宋襄公之仁进行嘲讽,但这是因为所嘲讽宋襄公迂腐的那些人根本不懂什么叫礼。宋襄公当时作战的方式和他所下达的命令完全是按照礼制来的,而他虽然战败却也同时赢得了当时大部分人的尊重。而在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所谓的礼制彻底被破坏,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无义战”的由来。
至于三不杀就在如今看起来就更扯淡了,所谓三不杀是投降的人不杀,对方逃得筋疲力尽不再追杀,对方受伤了也不杀。这些礼制在之后的中国战争史上简直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却是被所有各国默认和遵守的,并形成了严格的制度。
相比中国,西方的欧罗巴诸国战争倒有几分当年春秋前期的战争礼制风采,而这种规则的遵守也被西方各国称为“贵族风度”并延续了下来。所以欧罗巴诸国的征伐中,真正灭国吞并的情况并不多,就算在战场上杀掉了对方的国王,往往也会默认对方王国内重新选出国王,甚至从国外邀请同前国王有血脉关系的贵族来担任国王以延续国祚的情况发生。
查理二世虽在大明生活了一段日子,对于大明的情况有了相当了解,而且这些日子还在国子监学到了许多东方的文化包括政治各方面的知识。但从根本来说,他的思想还是偏西方的,所以他不认为向大明皇帝索要被俘的八旗精锐作为雇佣军有什么问题。
在查理二世来看,既然八旗精锐这么能打,而且所谓的大清已经被灭了,这些人已失去了祖国,作为专业的士兵他们所拥有的能力也就是打仗了。
这些人在大明没什么作用甚至是个麻烦,但对查理二世来说却是极有用的。如果能以聘用的方式招揽几百甚至上千精锐成为他的护卫,并让这些人发誓向自己效忠的话,那么查理二世手里就有了一支足以能同数千军队抗衡的军事力量。
这支力量或许在几万人的大战中作用不大,可在必要的时候,比如英国国内发生变动,自己回归英国并登上王位的机会到来,那么这支军队就能护着自己返回到英国,最终登上王位,成为真正的英国国王。
而且有了这支绝对效忠自己,并因为异族的缘故不可能被其他人拉拢的军队,查理二世在登上王位后也有足够的信心对英国的政体和官员选拔体制进行改革,按照他在大明所学的知识来改变英国政局,从而加强王权,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看完了查理二世给自己的信后,朱慎锥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的确有几把刷子,不仅在最合适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机会,还提出了最为合理的请求。
一时间,朱慎锥对查理二世的请求有些迟疑起来,究竟答应不答应对方要求呢?答应很简单,反正朝廷本就要解决八旗的问题,而且从八旗中给查理二世几百人根本不算什么,哪怕更多也没关系。但就这样给了,不知为什么朱慎锥的心中总有些不得劲,想来想去他打算先放一放,等几日后亲自见一下查理二世后先和他好好谈谈,然后再决定这件事。
辽东战事结束后,辽东那边的后续还在继续,但所俘虏的建奴高层已陆续送来了京师,对于这些人的处置早就有了方案,杀肯定是要杀一批的,那些手中沾满了大明将士和百姓鲜血的家伙不杀不能平民愤,而且大明这么多年的战争中所遭受的损失也不可能白白放过他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