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辽东,他为之做了无数准备,而今天终于下定决心成为了事实。而且这一次出兵可以说朱慎锥把手里的筹码大部分压了上去,这一仗打赢了皆大欢喜,可一旦打输了,那么大明刚刚中兴的气象就会戛然而止,而他这个皇帝也必然会遭受到无数明枪暗箭的中伤,甚至皇位也将摇摇欲坠。
这场战争是具有极大风险的,朱慎锥心里当然明白,可他却必须要发动这场战争。
一来是现在的确是解决辽东问题的最好机会,多尔衮和豪格势同水火,双方已经展开了内战,假如这个时候大明袖手旁观,等豪格战败多尔衮顺势拿下朝鲜后,那么占有辽东和朝鲜两地的多尔衮就更不好对付了。
虽然豪格背后有着大明的支持,手里也有兵,还有朝鲜这块地盘。可问题在于大明不直接下场的情况下,仅凭豪格手里的这些筹码依旧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假如没有意外,豪格必败,败的时间无非长短罢了,等豪格被多尔衮解决掉,大明只能靠自己来面对多尔衮了。
二来,这几年对辽东的军事和经济封锁,大清的财政和民政都出了问题。哪怕多尔衮不管不顾采取高压政策从辽东统治区域不断搜刮以弥补不足,可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趁他病要他命!朱慎锥可不是心软的人,落水狗不痛打?难不成等对方回过气来再出手?
至于其三,朱慎锥是考虑到国内的因素。这些年他虽然动用不少手段稳定了政局,对大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甚至还强压住了文官集团,对之前的东林党和诸党进行了清洗。可大明的情况很复杂,文官集团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早就在大明根深蒂固,要彻底铲除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许多敌视朝廷,或者对皇帝所为不满的一些人仅仅只是表面的蛰伏罢了,他们所畏惧的只不过是皇帝手中的兵权和现在的威望。一旦局势发生变化,这些人必然会一个个争先恐后跳出来搞事,朱慎锥怎能不防备呢?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辽东获得一场大胜,一举彻底解决辽东问题,那么这些魑魅魍魉才会彻底死心,之后就能彻底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一旦辽东收复,解决了建奴,朱慎锥的威望也将达到顶峰,对于之后无论是全面开放还是大明走向世界的国策,推行起来的阻碍就不复存在。
所以辽东一仗必须要胜,而且要胜的干脆利落,彻底把盘踞辽东的建奴给解决掉。
为了此战,朱慎锥已准备了好几年了,其他的不说光是开战所需的物资就囤积了许多。这些物资都是他从牙缝里一点点抠出来的,尤其是前些年大明财政困难的时候,为了把这些物资积攒起来,不仅用了许多办法,更把内务府大半个家当都砸了进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