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布木布泰也隐隐感觉到了问题,按照范文程的判断明军本就有拿下盘山的能力,可为何要这么做呢?
“奴才以为大明是想以盘山为诱饵,让我大清不断往盘山投入援军,以拼消耗!”范文程正色道。
布木布泰略有不解,问范文程这究竟什么意思?明军为何要这么做。
范文程继续解释道,他告诉布木布泰大清和大明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实力远不如,但大清为何能在萨尔浒之战后崛起,一直压着大明打呢?除了八旗骁勇善战外,那就是大清在每次战术都采取了避其锋芒和以绝对兵力优势各个击破,或者用围点打援战术来击败明军的战法才赢得了战争。
之所以用这些战术,关键是因为大清的底子薄,没有绝对把握赢得大明。无论是当初的努尔哈赤还是后来的皇太极都清楚地明白这点,整个大清现在也仅仅拥有几百万人口,可战之兵加起来也不过十五万而已。
这些兵力包括八旗各部和汉军旗还有蒙古八旗,如果进行全国总动员,或许还能征召几万人。但明军却有百万大军,而且大明的人口数量根本不是仅仅一个辽东的大清可比,大明可以承受多次失败,但大清却承受不起一次战败。
双方的优势和弱点都很明显,打仗靠的就是扬长避短,以己长击彼短才是。一直以来,八旗都是这样干的,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可现在不同了,随着明军的实力增强,尤其是火器的锐利,双方在野战的差距渐渐拉小。
可就算明军战斗力增强了些,但以野战来看依旧是八旗占据上风。而且八旗依靠的是骑射,军队更以骑兵为主。但明军大部分都是步兵,仅关宁铁骑一支能正面和八旗抗衡的骑兵,就算这样关宁铁骑的数量也不算多,充其量也就两三千而已。
现在明军把战场设在盘山,故意攻而不破,目的就是要吸引大清对盘山增援,把八旗的力量牢牢困在盘山一地,就此相互拼消耗。
如果是这样的话,八旗赖于赢得战争最适合的战术就从野战变成了攻防战,这对大清是极其不利的。而且这样继续打下去,八旗不断投入,就和受了伤的人一样会不断流血,就此虚弱下去。
“太后,奴才以为大明此举恶毒之极,以此战术来扬长避短,他们很清楚一旦同我八旗野战,哪里有把八旗钉在盘山消耗更为划算。假如继续这样下去,我大清有再多的军队也填不满这个窟窿啊!”
“啊!”布木布泰大惊失色,终于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而且她本就是一个聪明人,等搞明白这些后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