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零八十章 倔强 (3 / 3)

作者:夜深 最后更新:2025/7/10 15:29:47
        选中的这家是当今临淮侯李祖述的长女,要说起临淮侯祖上可是大名鼎鼎,这一脉是大明开国功臣岐阳王李文忠之后,也就是被称为一门双国公的曹国公后裔。

        李文忠是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更是大明开国军中的第一人,战功显赫,深受信任。洪武年间李文忠病死后,朱元璋加封他为岐阳王,并封其嫡子李景隆为曹国公,世袭罔替。

        李景隆的本事虽不如其父,可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却比李文忠更大,关键在于朱棣的靖难之役中李景隆的一系列操作让人看得瞠目结舌,朱棣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最终领兵打进南京城从建文帝手里夺了这个天下,如果没有李景隆根本就不可能。

        后世往往都把李景隆戏称为“大明战神”,对他的评价极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以李景隆当时的身份地位,他在大明已是封无可封,而且朱棣的靖难之役起因是为了削藩,李景隆作为大明外戚地位处境极其尴尬,他不仅是朱棣的表侄,先晋王的连襟,也是建文帝的表哥,以建文帝对藩王下手的狠辣,一旦李景隆真的灭了朱棣,那么接下来就要轮到李景隆倒霉了。

        为了自保,也是为了给家族留条后路,这才有许多人所看不明白的一系列操作。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如果李景隆真是一个草包的话,那么他如何能把几十万大军指挥得令行禁止如同臂指?他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为保全自己罢了,同时卖好给朱棣,还要不被建文帝所忌惮,而李景隆恰恰就做到了这点,可以说他不仅能打仗会打仗,这是个天下绝顶聪明之人。

        可惜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后虽把李景隆立为“靖难第一功臣”,却异常忌惮李景隆,没过几年就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削了他的爵位,然后又把他软禁起来,最终李景隆在软禁中郁郁而终。可就算这样,李家却保住了,李景隆的后人也延续了下去,直到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想起了曹国公一脉,重封了李家爵位,但却不再是曹国公,改封为临淮侯。

        现在的临淮侯李祖述的爵位就是这样来的,李祖述一爵已延续了七代,李祖述不仅是临淮侯,还是南京指挥使,在之前江南案中,李祖述果断站在了朝廷这边,同魏国公一起配合张锡钧等人查办了此案。之后论功行赏,皇帝给了李祖述一个资政大夫的职衔,也算是不错的表彰了。

        临淮侯一脉不仅是大明老牌勋贵,还有当年曹国公的渊源,算得上是皇室的自己人。再加上李祖述这个人和他的祖宗李景隆同样是一个聪明人,虽是勋贵家教却严,在当地的名声也不错。

        朱慎锥这些年本就有拉拢勋贵的打算,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李家和朱家祖上本就有亲,让宋王娶临淮侯家的女儿是门不错的亲事。

        至于李祖述的女儿相貌如何,徐静秋早就找人打听过,他的长女今年刚满十四,同宋王不仅年龄匹配而且容貌极佳,毕竟李家的基因摆在那边,无论是李文忠还是李景隆在记载中都是一副好相貌,尤其是李文忠还是《三国演义》中白马银枪赵子龙的原型,他的后人相貌自然也都不差,从那点来看都是良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iphopculture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