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老百姓会什么反应?他们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在这些人眼里,天下百姓无非就是草芥罢了,贱命不值一文,就和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会长出一茬,区区生死同他们何干?
崇祯皇帝的御前会议开完,几日后户部的二十万两银子总算是拨了下来。这时候,崇祯皇帝考虑再三,很肉痛地又从自己内库里拿了十万两银子,凑足三十万两送去了辽东。
把银子送去的同时,崇祯皇帝还给袁崇焕带去了话,说后续的银子他会想办法尽快下拨,这三十万两银子虽然不足他的要求,可毕竟也不算少了,让袁崇焕以国事为重,先安抚好辽东军政,他相信以袁崇焕的能力肯定能够做到这点。
在辽东的袁崇焕接到崇祯皇帝的来信和送来的这三十万两银子(实际二十万两出头,其他的按规矩漂没了)顿时愁的不行。
袁崇焕这边的欠饷再加上后续应该发的饷银可不是小数,这些银子充其量也就够两个半月的欠饷。
面对这个情况,袁崇焕也是无奈,他只能先补发了两个月的饷银,同时告诉军士们朝廷后续的军饷会陆续送来,现在这些只是初步,让大家尽管放心,只要有自己在欠饷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
虽然杯水车薪,可毕竟也是实实在在的银子,当拿到补发的两个月的欠银后,之前还对袁崇焕有所怀疑的军士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众人都觉得袁大人做事有担当,说补发就补发,这不银子不就下来了么?
银子虽然不足,可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不是?再说了,袁大人说话有一说一,铁板钉钉,不信朝廷,还能不信爱兵如子的袁大人么?
夜深了,袁崇焕在宁远的府邸依旧亮着灯光,书房里袁崇焕搁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
一份刚写完的奏折摆在桌上,上面的墨迹还没干透,袁崇焕起身在屋里走了几步,眉头紧锁,神色严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