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不到三月,就扳倒了权势滔天的魏忠贤,大获全胜的崇祯皇帝在一阵吹捧声中洋洋得意,自觉得当皇帝似乎也没什么难的,自己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
要不是自己比哥哥天启皇帝年幼几岁,兄弟中又排名老五的话,假如把自己换成天启皇帝当年就当了皇帝,这大明恐怕在自己手里就兴盛起来了,更不会发生什么阉党祸国殃民的事。
现在魏忠贤已经伏诛,接下来就是清除阉党余孽,一扫朝堂了。
年轻的崇祯皇帝此时此刻已被东林党和文官吹捧的晕晕乎乎,决定做出一番事业来,当一个堪比太祖、成祖的英明君主,中兴大明。
接下来,崇祯皇帝开始着手清理阉党余孽,对这件事他极其热衷,只要和魏忠贤有所联系的人,文官集团的弹劾他无不应允,一时间朝堂上受到牵连的官员无数,打击面也从清楚阉党一脉延伸到了各方面的党争。
因为崇祯皇帝受到东林党等文官集团的影响太大,他也不管那些官员和魏忠贤的牵涉有多深,更不顾这些官员是否有能力,凡是牵连到阉党的,根本不做考虑,抓的抓贬的贬杀的杀,转眼间朝堂上斗争激烈,不断有官员落马,时间一久崇祯皇帝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随着阉党的清理和许多官员的落马,各部官职缺口极大,尤其是最重要的内阁更是如此。
要知道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内阁已被阉党把持,上上下下基本都是魏忠贤的人。现在魏忠贤完了,这些阁老自然也逃不掉罢官的结局,可没了这些阁老,内阁就没办法运转了,而且其他各部也是这样,缺少的官员必须尽快补上,要不然大明怎么统治?
面对这个情况,崇祯皇帝只能着手挑选新的内阁成员,可盯着这些位置的人不少,死灰复燃的东林党和其他文官集团的成员都眼红着呢,一个个巴不得马上上位,成为下一任内阁成员。
因为这个缘故,一时间推举的内阁人选达到了数十人,这些人中近半是东林党推举的,而另一半是其他派别文官们所推举,代表着各方面的利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