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双方讨价还价,无奈之下毕自严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了十二万两银子,多了就真的没了,再也不肯松口。
见此崇祯也是无奈,算算银子离自己答应袁崇焕的还差许多呢,他只能向毕自严讨教还有什么其他弄银子的好办法?
毕自严倒给崇祯皇帝拿了个主意,他告诉崇祯皇帝现在户部的确没银子,这答应的十二万两银子还是他腾挪出来的,之后还要想办法还回去呢。户部这边不用想办法了,肯定没可能。
唯一能想办法的就是皇帝的内库,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钱。
早在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就有藏私房钱的习惯,当时对外派出不少矿监税监敛财,多年积攒下来内库里的金银可不少。
泰昌皇帝登基后,辽东战事变化,当时泰昌皇帝就动用了内库的银子,后来天启皇帝继位一开始也动用了内库,这才把辽东的局势给稳住。可之后因为魏忠贤的缘故,天启皇帝就再也没从内库里拿出半个铜板来,反而通过魏忠贤于民夺利弄了不少银子进内库。
现在国家又到了缺银子的情况,所谓取之于民用于民,毕自严希望崇祯皇帝能为大局考虑动用内库的银子,先借户部一百万两再说,让户部缓口气,同时也顺便解决袁崇焕那边所需要的八十万两银子,等以后户部宽裕了,再把这笔银子还给内库,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么?
听完毕自严的建议,崇祯皇帝气得鼻子都歪了,恨不能直接拿手边的茶盏朝毕自严的脑袋上砸去。
什么?要动用内库?还借户部一百万两?简直就是开玩笑!
户部是朝廷的,辽东战事是国事,当然用的是国家的银子。而内库是自己的,这是皇帝私人的银子,怎么能把国家大事和私人的事放在一起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