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宗室,朱慎锥不能坐视大明如此下去,为了朱家基业,他必须做些什么。所以朱慎锥决定起兵,取而代之,力挽狂澜,以救大明。
杨文岳是个明白人,也是一个能臣,朱慎锥希望杨文岳能以天下为重,弃暗投明,帮朱慎锥稳定地方,再造神州。只要功成,那么杨文岳此功足以名垂青史,到时候朱慎锥也不会吝于公侯之爵回报。
听了朱慎锥的话,杨文岳当即气得暴跳如雷,他破口大骂朱慎锥是乱臣贼子,身为宗室居然做出如此谋逆之事来,既然朱慎锥是宗室子弟,怎敢如此?难道不知君臣之道?
大明如此艰难,已是不易,他朱慎锥以宗室身份起兵,搅乱天下不是给外敌可乘之机?而且崇祯皇帝自上位以来励精图治,这是有目共睹的,朱慎锥又有什么资格评击君父?更何谈其他?
杨文岳又劝朱慎锥悬崖勒马,千万不要一错再错,如今回头还为时不晚。只要朱慎锥放下刀兵负荆请罪,他杨文岳可以上书朝廷,为朱慎锥求情,到时候崇祯皇帝看在宗室份上不杀朱慎锥也有可能,总比兵败身死,连累家人好些。
杨文岳这番话让朱慎锥苦笑不得,他没想杨文岳如此天真,都到这个地步了还做劝说自己的白日梦呢?
既然起兵,朱慎锥就没想过回头。这么多年的谋划,虽因意外提前发动,可既然做了决定朱慎锥就不会退缩。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都到这个地步了,他朱慎锥哪有可能如杨文岳所说“回头是岸”呢?
再者,京师已在眼前,百步已走了九十九步,朱慎锥更不可能在这时候迟疑不决,如是这样,那也不是他朱慎锥了。
至于杨文岳所说的乱臣贼子,谋逆之话,朱慎锥更不放在心上。要说谋逆,当年朱棣的皇位又是怎么来的?靖难之役又是怎么发动的?他朱棣能做,朱慎锥为何不能做?何况眼下大明的局势相比建文之时更为艰难,要知道建文帝只是要削藩,但如今大明却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如果再让崇祯皇帝这样折腾下去,大明就没了。
宗室是大明的宗室,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了大明,宗室还会存在么?这种答案哪怕开蒙幼童都能回答出来,难不成他杨文岳就不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