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五十一章 厚待 (2 / 4)

作者:夜深 最后更新:2025/7/10 15:29:47
        虽然孙承宗教授太子的时间并不算长,从他再一次回到京师到担任教习堂总师傅至今不过区区不到一年而已,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和太子、宋王感情日厚,尤其是前者,孙承宗尤为喜欢,虽然朱敏澜是大明的太子,国家的储君,可他这个学生身上不仅没有半点皇室子弟的纨绔,反而谦虚有礼,而且朱敏澜很是聪慧,年少的他在孙承宗的教授下书读的极好,而且读书和普通学子不一样,不仅能领会书中的内容,更能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往往有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这样的天赋是常人所没有的。

        孙承宗作为帝师曾经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对天启皇帝的感情很是深厚,而且天启皇帝同样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学生,年少登基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依旧能利用魏忠贤杀出一条血路,从而掌控朝政,政治手段极其卓越,如果不是天启皇帝死的早,假如能多活十几二十年的话,以天启的能力必然是一代明君。

        可惜天启皇帝最终因为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离奇驾崩,当天启皇帝死后,孙承宗就对大明失去了信心,尤其是后来崇祯皇帝登基后,他对崇祯皇帝的私下评价一直不高,更认为以崇祯皇帝的性格和能力根本无法掌控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国有如此君主并非国家之福啊!

        之后的情况也正如孙承宗所料,虽然孙承宗心里明白却无法改变这一切,他只能以年迈的身躯默默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哪怕在己已之变时崇祯皇帝启用他临危受命,可等解决了皇太极大军之患后又找理由把他再一次赶回了老家,孙承宗依旧如故,对大明忠心耿耿,没有半点怨言。

        己已之变后,孙承宗以为自己接下来的日子只是等待了,也许他能安然走过这一生,也许会是另外一个结局。但不管如何,孙承宗都已有了准备,他都会坦然面对,可他自己都没想到大明局势会发生如此巨变,随着朱慎锥的横空出世,一切变了模样。

        虽然孙承宗对朱慎锥用这样上位的手段心里是很是不满的,毕竟他作为正统的读书人是反对用这种手段登上皇位继承大统的,就和当年朱棣以相同的法子取代建文帝一般。不过孙承宗心中却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如果有人能取代崇祯皇帝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如今和当年不一样,大明已到了危亡的关键时刻,崇祯皇帝并没带着大明走出泥潭的能力,以孙承宗的看来,只要崇祯皇帝依旧在宝座上,他依旧是皇帝,那么大明的未来实在堪忧。

        所以当时的孙承宗心理非常复杂,从他的立场而言是反对朱慎锥,但从理智又告诉他朱慎锥或许是能改变大明的人。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政局大变时孙承宗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投靠或者旗帜鲜明地否定朱慎锥,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旁观一切,而他也仅仅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之后的变化都在往好的方面转变,这也让孙承宗对朱慎锥的看法逐步好转。而朱慎锥在成为监国后也一直对已经告老的孙承宗多有优待,以孙承宗的智慧当然不会看不出朱慎锥这样做的用意,但他依旧没有表态,还是保持着中立的立场。

        直到最后朱慎锥派人把孙承宗接来京师,孙承宗知道自己再躲也躲不过去了,这才回到了离开多年的京师,并且和朱慎锥做了政治交换,以自己担任教习堂总师傅职务,同时协助朱慎锥调整那些手握重兵的辽军辽将,换取他家族、家人的保障。

        说实话,当时的孙承宗心中对朱慎锥是有着不满的,毕竟他是被逼迫回到京师。可随着在担任教习堂总师傅之后,接触了太子朱敏澜和宋王朱敏澄后,尤其是前者渐渐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毕竟现在朱慎锥已成了皇帝,而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如果能教导出一个合格的储君下一任皇帝的话,无论对国家还是自己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