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郑鸿逵伸手摸着下巴的断须,心里不断盘算着,觉得李佑的话有些道理。
双方交战,互为对手,这时候用一封信来开玩笑实在是不合理。至于阴谋诡计似乎也不像,如果这是用计的话也不是这样用的。而且京兀儿在八旗中虽有些地位,可仅仅只是一个牛录章京罢了,犯得着来这一套么?再加上信中也能看出京兀儿只是一个粗人,言语直白粗鄙,这种概率就更小。
“难不成信中此事是真的?”郑鸿逵忍不住问李佑。
“说实话,真假我也不知。”李佑摊开双手摇头。
郑鸿逵想了想道:“要不,就当没收到这信?不去管他,当这件事没发生如何?”
“可万一是真的呢?”李佑反问道:“假如真如信中所言,这可不是小事。郑帅,我大明和建奴交战数十年,建奴自先帝以来就是我大明心腹之患,万历帝至今已有四朝,我大明无不想灭奴平辽,却一直未能尽其功。”
“假如这京兀儿真有投靠我大明之意,起兵反正,不仅对我大明来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对奴寇皇太极更能狠狠落其面子。你别忘了,京兀儿可是真正的建奴,还是牛录章京,这样的人物如果投我大明意味着什么?一旦此事为真,又在你我手中运作成功,可是一件大功啊!”
郑鸿逵听到这眼睛顿时一亮,李佑说的没错,大明和建奴开战以来,大明这边一直都是处于下风,损兵折将不说,被俘或者主动投敌者也不在少数。
虽然建奴那边之前也有人转投大明的,可充其量只是在建奴那边的汉人投过来,比如刘兴祚就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人物。
刘兴祚不仅很早就在努尔哈赤手下为将,而且还是老奴的女婿,但自努尔哈赤起兵建立后金以来,刘兴祚因为是明人的缘故,对努尔哈赤在辽东屠杀明人的举动和镇压手段很是不满。
天启二年时,刘兴祚就暗中联系了朝廷,私下转投了大明,多次给大明传递军情,之后又带兵直接反了努尔哈赤,带着家眷回归了大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