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慎锥琢磨了一下,觉得这样还是有些不妥,毕竟监国就算由崇祯皇帝下旨,一旦传出去后依旧会有人说闲话。朱慎锥哪怕不是那种迂腐之人,更不在乎有些东西,可有些事还是准备的稳妥些好。
当朱慎锥问出这点顾虑的时候,温体仁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
温体仁道,君王暂不能理事,由皇子或宗室监国从法理上一般是两方面,一个是君王直接下旨,指定其人监国,另一个就是太后下旨令其监国。
崇祯皇帝这边没有问题,反正大家心里都明白。至于太后早就没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五岁时,其生母就病逝了,登基之后崇祯皇帝特意下旨封了他生母为孝纯太后。
不过崇祯皇帝的生母虽早就去世,但宫中依旧还有长辈在,这个长辈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号称西李的李康妃。
说起李康妃,这个女子本早就应该是太后了,早在泰昌皇帝继位后,就准备册封李康妃为皇贵妃再进皇后,但因为一些事临时耽搁了。接着因为红丸案的爆发,泰昌皇帝突然去世,从登基到驾崩连一个月都不到,由于泰昌皇帝死的实在突然,李康妃没能坐上皇贵妃的宝座,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泰昌皇帝驾崩后,由皇长子朱由校继位,李康妃作为皇长子的养母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太后。不过那时候因为东林党的缘故爆发了一件大事,东林党诸人联合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和司礼监大太监王安,直接逼迫李康妃搬出乾清宫,更直接进宫抢夺当时为太子的朱由校,导致朱由校被从李康妃身边掠走,从而造成了移宫案的爆发。
李康妃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抵抗东林党和锦衣卫再加上司礼监的三方联手,无奈之下只能从乾清宫搬走,从而丢失了原本应该是她的太后之位。这件事发生后,李康妃一蹶不振,身处后宫还差一点遭人暗算,亏待天启皇帝多加维护,这才安然保全。
天启皇帝继位后很快就看清了东林党人的嘴脸,为了加强皇权开始重用魏忠贤,组成阉党打压东林党。
几年后,天启皇帝一方面为了打击东林党,另一方面也是为弥补养母的遗憾,下旨册封了她为康妃。如没有意外的话,等天启皇帝彻底解决了东林党问题,大权独揽后,会进一步册封李康妃为太后,可惜天不假年,天启皇帝莫名其妙落水染病而亡,最终这件事也没做成,至于这位当年泰昌皇帝的宠妃,原本皇后和太后的唯一人选,而今在宫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康妃罢了。
温体仁说,按照法理,李康妃是先帝的养母,再加上泰昌皇帝早就有立其为皇后的想法,早就应该是太后之尊,眼下朱慎锥入京,自当拨乱反正,恢复李康妃的太后身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