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当时不罢免熊廷弼也不会有今日结局,可现在再让熊廷弼去,他又能如何?”
“手上无兵,又无防线依托,熊廷弼去了辽东能做些什么?就算勉强维持,可如今朝堂上的情况你我也知晓一二,朝中党派林立,东林独大,他们会真心支持熊廷弼?在我看来,熊廷弼此去恐怕凶多吉少,倒不如不去的为好。”
王荣这番话让朱慎锥刮目相看,他没想到自己这个舅舅居然又这样的眼光。不过仔细一琢磨倒也不意外,王荣之前虽只是百户,可王家是将门之家,王荣这个百户也不是普通百户。
对于军事,王荣不陌生,在王家村的时候王荣平日里就一直研习祖上传下来的兵书,甚至还曾经和朱慎锥探讨过一二边境战事,其中也包括当年的萨尔浒之战的得失。
虽然他这些话听着不怎么样,可朱慎锥心里却明白王荣说的是对的,之前萨尔浒之战后,熊廷弼临危受命经略辽东,那时候明军虽说损失惨重,可底子还在。可现在却不同了,辽阳一战从损失来说远大于萨尔浒之战,更要命的是白杆军和戚家军的覆灭使得熊廷弼手里根本就没了独当一面的精锐。
再加上大片国土的丢失,辽阳、沈阳等重地又落入了后金之手,大明在辽东举步维艰,熊廷弼就算有再大本事能做的也是有限。
此外就是现在朝堂的情况和万历时不同,万历虽躲在后宫常年不上朝,就连朝廷各部堂的官员也空缺不少,甚至整个内阁被万历弄的名存实亡,仅仅留了方从哲一个“独相”。
但万历在的时候,对于朝廷的控制力却是很强的,而且他的手段老道,那时候的东林党名气虽大,可在朝堂上却没什么影响力,一切朝政依旧是由万历说了算。
可万历驾崩后这一切就全变了,现在朱慎锥他们在山西离着京师这么远也听说了朝堂的那些变化,东林党一家独大,其余各党相互争夺不休,皇帝在朝堂上几乎成了摆设。
熊廷弼去职是东林党弹劾的,袁应泰接替熊廷弼也是东林党建议的。可现在辽东惨败,东林党却毫发无损,作为主要责任人的袁应泰甚至还捞了一个追封兵部尚书的恩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