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LCK的队伍在明确某项资源不能争夺后,就绝对不会做冒险举动的纪律性,这点是无数LPL队伍所无法做到的。
可以说在这方面LCK对LPL存在着长期优势,哪怕是到了S12、S13时期,大多数时候LPL的队伍都会因为在这方面取舍不明的问题导致败下阵来。
以上三点NXG的队员们接受程度很不错,这也是自踏入选拔赛以来他们能够连战连胜的基础,毕竟打一帮默契度都还谈不上多好的对手,直接上资源优先级管理与兵线理解,加之团队纪律性与容错率控制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说是大炮打蚊子也差不多。
风险规避、止损能力、信息处理与决策统一性三者是江明在构建眼前这支个人能力算不得拔尖的NXG的基础。
当然,两个赛区的差距远不止上述内容,像面对每个赛季、每支战队都需要及时更新的视野布控,战术创新与版本解读,乃至于教练组心理博弈与选手临场调整上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这段时间与LPL早期联赛的队伍接触后,总结下来,江明倒是发现了根源所在。
早期的LPL过于依赖“个人操作”,肌肉联盟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大过团队,以至于选手个人能够说出一支队伍都是我在C的离谱话语,从WE到皇族,从EDG到RNG,选手的明星效应掩盖了体系存在的缺陷。
其次,电竞环境的不规范,以及莽荒时代的野蛮生长遗留下的各种问题,导致LPL教练组普遍没有话语权,别说无条件服从教练组的安排,LPL甚至屡屡出现明星选手干扰BP的情况。
最后就是一个则是必须承认的俱乐部管理模式的落后!
从青训培养,到选手日常管理,再到最关键的实际训练,两个赛区都有着难以磨灭的差距。
你敢相信当LCK赛区已经在通过设置“模拟场景训练”如15分钟落后5k经济的翻盘局演练,提升应变能力的时候,LPL赛区还搁那各种强调“对线强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