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常年漂泊的关系,这老头虽然有钱,却不喜欢置办不动产,也让王澄机缘巧合成了自家师父的包租公。
反正全凤麟斋上下都有一份儿“工”是替他打的,还是旱涝保收的那一种。
“师父,以后咱们各论各的。我叫你师父,你叫我王老爷!嘎嘎嘎...”他只要想想就觉得爽。
除此之外,还有一家造纸作坊、一家铁匠铺,一家规模不大的造船厂千舟船坞。
这些产业在豫通顺总共攒下了几千两现银的收益也一并供王澄支取。
造船厂的价值最高,有能力建造中小型的三桅渔船。
问了一下张文,他们的【张福顺号】就是来自这家千舟船坞。
王澄巡视了一番自己的各项产业,第一时间就接手了造船厂。
请已经年近花甲打算在这里安度晚年的七品职官【木匠】刘老实和一群工匠搓了一顿,混个脸熟。
有直岁堂官弟子的招牌,又用奇货可居检查过这帮人的根底,完全可以以此为核心搭建起预想中的船镖局。
下午抓紧时间拿着现银去翻了一遍山海会的库存,想找到一件上好的炼法主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