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鸾会换一种更缓和迂回的方式,她说,“你看我教两个也是教,教三个也是教,师父教我的圣贤书,我再教他们,三妮儿不来,多吃亏啊。”
小赵氏听了这话,果然表情有所松动。
楚鸾再接再厉:“妹妹也不比哪个孩子差,二叔母,您寻思寻思,县上招男工识字儿有好处能挣更多钱,那如果是县里大户人家招绣娘、绸缎庄招织布女工呢,是不是会写字的也更有优势?不认识字的绣娘只能拿一份工钱,三妮儿如果识字又会算账,那她是不是就有机会当上绣娘的领头人或者绸缎庄女账房拿五倍十倍工钱?至于您希望三妮儿能说个好婆家,识字儿更是加分项啊,婆家不得高看她一眼,就算婆家要给新媳妇做规矩、摆脸色还得掂量一下她娘家有没有读书人,未来有没有可能考取功名,是也不是?”
“娘,我要跟姐姐学!”
三妮儿一听有这许多好处,积极性顿时就被调动起来了。
这世上,唯有利益才是最强的驱动力。
小赵氏也被说服了:“若论事儿,我只能看到眼皮子底下那点东西,阿鸾却能看到千里之外。三妮儿你就跟着她好好学,娘也不想你这辈子就是个牛命。”
父母爱子女,为之计深远。
小赵氏受环境和时代所限,没有一双千里眼,自己拿不了好主意,但她可以借侄女楚鸾的眼,给女儿规划一个更好的未来。
三叔母一只手放在隆起的小腹上,笑道:“我若生个女儿,也让她跟着阿鸾学。”
“这就对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