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章 “作者已死” (2 / 4)

作者:不祈十弦 最后更新:2025/7/3 9:57:01
        但艾华斯的艺术素养实在不太够。

        虽然在第一次见到摄像头精的时候,艾华斯能讲得头头是道,可那实际上本就是未来的雅妮斯给出的正确答案。艾华斯其实也只是在抄答案而已,他自己真正看过的画都很少,更不用说去分析它们的内在与寻找相关了。

        也幸好这不完全是“画”,而是视频、亦或是游戏——这画中世界的每一处都是可以探索的。那些来来往往、无视他们的“NPC”也都是可以搭话的。

        如此一来,哪怕不知道这里的含义,但大致也能弄清楚这里的含义与规则。

        只是有一点……

        如果在同一个空间里待的太久,里面的“NPC”就会化为怪物。

        因为一幅画在没有人观察、欣赏的时候,它就仅仅只是一幅画而已。但如果这幅画正在被人观赏、调查、研究……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种意义正在流动、正在解压缩的资讯集合体。

        ——这就是所谓的“作者已死”。这也是构成了镜厅的核心理念。

        当一个作品完全创作出来之时,作者就会失去对其的解释权。一个现代的艺术品不可能是完全原创的,它一定建立在某种、或者某些已经成熟的文化之上,从这些文化之中汲取营养。

        如同那副《圣烛大礼拜堂毁于一旦》,它其中的意义就要理解九柱神教会、理解司烛、理解鸢尾花与教国的关系、理解大礼拜堂的政治地位、理解月之子的存在、理解鸢尾花人看待教国与月之子的关系……如此这般,才能完全理解。而这些种种的“先决条件”,就是诞生这幅画的文化根基。

        那么换句话来说,因为不同的解读者各自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种族、年龄、立场……他们对同一个艺术品的解读也自然是、并且必然是不同的。那么谁才是那个“绝对正确的解读者”呢?

        作者自然是最有资格成为的。但最不可能的就是作者——因为哪怕是作者本人,在创造出这个艺术品之后,他本身也已经发生了改变,并且与创作之前的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就如同人无法两次迈入同一条河流一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