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退役。毕竟,士兵们对未来有憧憬是一方面,但对于伤残、死亡的恐惧也是同样很重的一方面。
而对于阵亡士兵的遗体处理,就是其中的一环。
战友的遗体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要不落叶归根回到家乡,受人敬仰甚至立起雕像;要不在战死地变成烈士陵园、纪念馆,受到供奉,这都是死后的好归处。
而另外就是对于伤兵的态度。
纯从战场价值上来看,伤兵要不是轻伤,别下火线,能继续打,不然的话,那种要撤回来躺病床上的,其实价值比死人还低——阵亡了,无非是价值归零。重伤员,不仅自己打不了,反而还要占用额外的人力照顾。
然而,就算是这样,联盟军队仍然在安卡奇VIII上,尽力的照顾伤兵。
实在没条件没办法的时候除外,但只要状况相对正常,各一线作战部队,都不会轻易放弃袍泽。而在战后,由团里分点人手,专门把伤兵往后运到野战医院;或者是师部、乃至于集团军部的野战医院,也会有专门到前线来负责伤兵的转运。甚至有医务兵,会冒死跑到交战最激烈的最前线,把重伤兵给拖下火线。
轻伤员在野战医院能够得到迅速的医治,有个几天差不多好了之后,就会被重新编制,上前线,返回自己的老部队。如果老部队找不到了,或者编制打乱了,或者已经跑太远了,那他们则由可能作为补充兵到各个部队里去。
再次负伤或者阵亡,则会被第二次计算伤亡数字。
所以,人类部队在地面进攻时,预估的五千万总伤亡,最终的数字可能会比实际上死亡、重伤退伍人数要多不少。
而一些受伤后短时间内不好恢复过来的士兵,没条件的就在野战医院一直住着,有条件运气好的,能碰上返程的运输船,就跟着一起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