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讲“空性”,乃至追求的“真心本性”,根本目的是摆脱世界对心的束缚,达到心境上的超脱。
这种超脱不是唯心主义的“自己觉得自己不受世界色、声、味、感、触的影响”。
心境上的超脱,非常真实,非常“现实唯物主义”。
用苟交举例。
他心中有一片光明,不受世界对他施加的影响,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鼻子闻不到、触碰不到,五感感应不到鬼怪妖邪。
世界中的鬼怪邪祟,便也看不到他,听不到他的声音,注意不到他的存在。
仿佛他从世界中消失,进入到另一个与鬼怪不同的维度。
其实他们还真的处于不同维度——在“心之维度”中,他们处在不同层面,相互接触不到。
当然,苟交这辈子八成都没读过一部完整的佛经。
他的心境修为,对应上佛教真心本性的理论,却不是学习佛教理论修炼而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