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被直接反驳的常浩南却并未有什么不满,反而笑道:
“那如果放宽对低可探测性的要求,只需要达到部分隐身,也就是完全不考虑侧后方的情况,只将作战状态下的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维持在0.5-1平方米级别呢?”
继而又补充道:
“比如对机头和座舱盖做出修型,用雷达遮蔽器处理进气道,再设计半埋式挂架或者经过隐身处理的弹药吊舱,让飞机能在相对静默的条件下携带一部分弹药……”
谭松瑞的脸上露出迷惑,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阵风在干净构型下的rcs本来就相对比较小,经过专门处理之后带弹维持现有的水平应该不算困难……可这能有什么意义?”
“我的意思是……虽然理论上雷达发现距离是跟rcs的四次方成正比,但现代雷达都针对中低反射率目标做出过优化,把rcs从5平方米减小到1平方米这种行为几乎不会在实际交战中带来明显的好处,反而无论半埋式弹舱还是隐身弹药吊舱都会大大增加飞机的死重,劣化机动性……”
“谭总说的没错,但可别忘了,提升战斗力既不是不是我们的,也不是对方的目的。”
常浩南解释道:
“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向世界给出一个证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