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
最后还是肯顿上校站出来,直接把大屏幕上的地图切换到了东南沿海区域。
洛德的手指指向南北走向、绵延三百余公里的山脉,旁边的二号屏幕上则随之勾勒出地底工事的模拟结构。
“钢筋混凝土层、抗震缓冲带、迂回隧道网络……”
他一项接着一项盘点:
“这些永备工事的深度虽然不如夏延山,但也是藏在花岗岩层下面,常规钻地弹头连表皮都蹭不破。”
要说对于钻地武器的研发和使用经验,那确实没人能超过美国空军。
而航天司令部本身虽然并不装备任何钻地武器,却需要考虑对同类型威胁进行防守。
早在冷战时期,他们就对各种典型的地下工事进行过模拟计算乃至实际测试,积累了大量工程数据。
“除非他们能精确找到出入口或者通风系统之类的弱点……”
肯顿补充道,同时在地图上标出了几个绿色的区域:
“这些位置的混凝土层厚度都在20米以内,即便钻地弹头无法直接贯穿防护层进入内部引爆,也能通过侵彻-爆炸原理对其造成结构性损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