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浩南本人以外,姜宗霖和陈宏二人算是对高温气体动力学研究最为深入的,也是最先反应过来的。
“只要跨过这个阶段,进气道激波就能贯穿整个隔离段/燃烧室,让燃烧室内的流体达到超音速,彻底进入超燃冲压模态……”
“是这样。”
常浩南点头:
“不过还有些其它细节要解决……比如削弱几何双喉道结构对超然冲压模态的压力分布影响,还有如何从扩压器斜激波过渡到飞行器前体斜激波,这些才是我们当前阶段应该首先关注的问题,同时也不会耽误助推-滑翔构型的研发进度。”
“马赫数5.0以下,也能进入到超燃冲压工作状态?”
很快有人提出顾虑。
“嗯……以马赫数5.0作为高超音速的门槛属于人为界定,实际这个数字和很多变量都有关系,只要组织特征马赫数大于1,并保证工作循环中加热起始位置的压力小于给定的激波串出口压力,就可以确保超然冲压模态的正常工作。”
常浩南解释道:
“当然这需要在设计之前就计算出隔离段出口面积达到极限反压条件下的燃烧室热力工作过程和对应的性能、需用扩张比及特征马赫数和释热分布规律,还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