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个问题是姜宗霖问出来的,但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反而是刑牧春的反应更加激烈一些:
“提高一个数量级?”
尽管吸气式和滑翔式两种高超音速导弹本身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设计阶段,但在前期论证、以及验证弹的模拟测试当中,用于抵消等离子体鞘套同时降温减阻的高能粒子流都是由飞行体自带的。
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也就相当于生成离子的效率要提高一个数量级。
无论是像验证弹那样使用特殊的自发汗表面材料,还是像眼前这个风洞模型一样直接携带离子液体并进行雾化,都很难实现这个有些夸张的目标。
不过,常浩南倒是面色如常:
“在目前的测试阶段,暂时用更高浓度的离子液和更大的喷射剂量来实现,这也是效率最快的办法,基本不需要对现有的测试硬件进行什么改动。”
风洞里面的那个高能离子流发生器,从原理上讲就是条水管接了个雾化装置,因为不用考虑储存问题,所以只要把阀门开度和雾化强度调高,那几乎可以说是想要多少有多少。
确实不用进行什么改动。
甚至俩小时后就能进行下一组测试。
显然,常浩南早就已经对眼下的情况做出过准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