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点点头,快步来到操作台正中央的一台电脑前面。
一般来说,为了让操作人员便于直接观察到风洞内部的工作情况,常规风洞都会在模型周围安装一系列摄像头。
但超高速风洞因为过于夸张的工作压力和气流总温,势必没有安装光学观测设备的条件,只能通过冷冰冰的传感器数据和模拟示意图来确认工作腔的状态。
实际上,本次测试所用的三号模型在总体轮廓上和一二号之间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标准乘波体外形的原理模型,并非任何一种高超音速飞行体的具体设计。
但在模型内部却是与前面两个完全不同的中空结构,并通过下方的模型支撑架引入了一条液体管路。
同时,在乘波体头部的最顶端设置了一系列小孔,用于将事先准备好的离子液体雾化喷出。
而此时,屏幕上的每一个设备点旁边,都显示着一个绿色的小圆点,表示全套设备一切正常。
“准备开始吧。”
JF14风洞从最初落地至今已经进行了近百次启动,早就渡过了最初的不稳定阶段,所以设备本身的运行情况并不需要常浩南过分关注。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工作人员分别就位,由陈宏本人拧动钥匙,打开了爆轰驱动段的点火开关。
氢氧混合气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被电火花引燃,爆轰波经过激波反射腔和辅助爆轰段的多重叠加增强之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工作气流,沿着拉瓦尔喷口涌入装载着被测试模型的工作腔。
在爆轰波产生的几乎同时,飞行器前体的喷嘴开始向前喷射经过高压电离之后的逆向离子雾,在与高达12马赫速度和8000K总温的气流遭遇后,将原先紧挨钝体的强弓形激波推离物面,在中间位置依次形成接触面、射流层和马赫盘,并在喷嘴出口附近产生大范围回流区,将足以融化一切金属材料的高温气流阻隔在了风洞模型的表面之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