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这个效率继续下去,那么让整个项目提前一年,在2008年之前完成第一次试飞,似乎也确实不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想到这里,柯林杰稍稍松了口气,被工期压抑了大半年的心情,也总算变得通畅了一些。
他开始不断给自己施加心理暗示——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当中,无论高度还是速度,美国始终引领着人类最尖端航空技术的发展方向。
尽管在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诸多挑战,但却从未将这一领导地位交由旁人。
既然过去如此,那么现在,也应当如此……
恢复踌躇满志状态的柯林杰并没有沉浸在思绪中太久,而是马上准备联系测试部门,给经过升级之后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安排试车工位。
就在这个时候,副手查理·布林克恰好从外面推门而入,手里还拿着一份正处在打开状态下的文件夹。
“主管,测试结果已经提取出来了。”
他说着把手中的文件调转方向,然后放到柯林杰面前,指着上面的的几张压强-时间曲线图说道:
“从结果来看,向推进剂中引入第三个金属组元之后,固体推进剂燃烧末段所产生的压力震荡区间确实出现了明显缩短,在参与测试的5个配比当中,最长的一个也只有7.4秒,而最短的则已经达到5.6秒,非常接近我们的设计目标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