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卸去职务的上一任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王志永院士此时也在现场,只是刚才并没有表过态。
尤其在听到常浩南的想法之后,就一直低头在思考着什么。
而这会儿终于抬起头来:
“如果把窗口时间延长一些的话,我认为可以用机械臂来完成常院士的设想,我们空间站二期工程的规划中就包括组合式机械臂的部分,包括国外也有类似的成熟技术,只是现阶段的定位和控制精度还不是很乐观,更适合用于释放而不是抓取航天器……”
这显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方案,而且结论也比刚才要乐观很多。
于是很快有人接上了话:
“如果按照俄航天局通报,以及我们自己观测到的情况来看,时间倒不算非常紧急,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预计一两年之内都不会和国际空间站有碰撞风险……”
“……”
相关话题的讨论如火如荼,但最先提出这个思路的常浩南却始终没有再次开口。
一方面,他本人的习惯就是在抛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先听一遍其他人的顾虑和质疑,然后针对性解决。
另一方面,之前“抓下来”的表述也确实不太准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