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测试开始,来流马赫数1.5、迎角+5°、磁相互作用数0.29、持续100毫秒……”
“……”
常浩南的目光紧盯着主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风洞实验室。
随着指令下达,风洞外部传来低沉的轰鸣,如同远方滚动的雷声,压缩空气以突破音障的速度通过测试段,在监控画面上形成一片依稀可见的乳白色湍流。
凌霄-1改修长的银色躯体在高速气流中发出微弱的高频震颤,表面覆盖的蜂巢状强化陶瓷隔热瓦在强光照射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来流速度稳定,M1.52,总温530K,来流压力5.2kPa。”
李敏快速报出读数,声音因紧张而略微发颤。
在她面前的几块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从近百个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流,这位年轻的女工程师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不断调整着显示在前方大屏幕上的采集参数,额前的碎发已经被汗水浸湿。
与此同时,控制室内十几双眼睛同时聚焦在最前面。
第一组数据很快出现:气体电导率3.57mho/m,出口压力2.52Mpa,温度620K……
这些数字依序显示在巨大的液晶屏幕上,被自动记录进实验数据库的同时,也由专人在控制室后方的物理记录板上被同步更新——这是常浩南坚持保留的习惯,他认为物理介质,比如白板和纸质书籍在需要激发灵感的时候比电子设备更加有效。
“没有检测到电势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