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身后,两个穿着橙色工装的技术员正趴在地上检查光纤接口,其中一人手里的激光测距仪不时发出“滴滴“的提示音。
“准备就绪!”对讲机里传来嘶哑的喊声,背景音里还能听到金属工具碰撞的脆响,“准备进行预流测试。”
测试架上,那台代号“凌霄-1改“的验证机正在预流中微微震颤——
它细长得近乎畸形,不足0.5米的直径,却有着超过9米长的机体,表面覆盖一层蜂巢状的强化陶瓷隔热瓦,在灯光下泛着哑光,像一柄出鞘的苗刀。
……
四十分钟后,安装工作终于全部完成。
李敏回到控制室,随手抹了把脸上的油汗,制服袖口在额头留下道灰痕:
“常院士,这长径比都快20了,进入超燃冲压模态之后真的不会颤振?我记着年初京航那台验证机在M6.2的时候就……”
话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因为她突然意识到,从理论上讲,眼前这位好像还是京航大学的教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