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中响起一阵低沉的讨论声。
顾印东院士皱着眉头翻阅资料,而吴记则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见在反应堆技术方面没有更多疑问,常浩南切换到下一组幻灯片:“接下来,我想谈谈这个技术突破对我们深空探测战略的影响。”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宏伟的太空站概念图——一个巨大的环形结构,中央连接着数个圆柱形舱段。
“这是我设想的深空探测中转站,计划建设在地月L4拉格朗日点。通过这个中转站,我们可以极大降低月球和火星探测对单次火箭运力的要求。”
会场立刻骚动起来。
这个构想太过大胆,即便是对这些顶尖航天专家来说,也显得有些超前。
“常院士,“顾印东忍不住站起来,“这个中转站的规模看起来至少有几百米直径,按照我们现有的运载能力,恐怕需要上百次发射才能建成。这现实吗?”
常浩南微微一笑:
“您说得对,如果一次性建设完整版中转站,确实超出了我们……甚至整个人类目前的能力。”
“所以我的建议是,分阶段实施。”他调出新的示意图,“第一阶段,先建设一个最小功能单元——包括一个核动力舱、一个燃料储存舱和一个对接舱……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再增加一个科研舱,总之这个核心模块的总质量不会超过50吨,完全可以用改进型长征五号通过3-4次发射组合到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