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总结道:
“高效宽域运行唯一可行的方案可能是多设计点燃烧室,配合精准的燃料喷注与混合设计,控制释热区的移动、热量分配比例以及尾喷管膨胀比,拿出一个宽域高效和物理尺寸折中的解决方案。”
刑牧春也听懂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只是对于这样一步到位的计划不太放心:
“这对于激波系统的检测和控制精度可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至少比滑翔式高超的需求要严苛很多。”
在相互之间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太平洋两岸的高超音速研发人员,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同一个具体问题上。
而区别在于,华夏这边已经通过东风17项目的成功进入了良性循环。
“我的想法是。”
常浩南从旁边的桌上扯过一张纸,随手画了个冲压进气道和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在隔离段内设置的相距一定间隔的静压传感器阵列,每次探测的压力与每个传感器的超临界低支持压力的参考电平作比较,如果某个传感器的读数高于传感器的参考值,说明激波系统处在占据同一位置的传感器的前方。”
“当然,因为传感器不可能布置无限多个,所以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风洞测试,通过插值法来增加这个激波寻位系统的保真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