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体分离之后,弹头开始降低高度,并在大约55公里的高度启动末端加速发动机,最终达到了预期的2530m/s,相当于大约7.5马赫的末端速度。”
终于,常浩南拿出了那张由靶场方面拍摄、并经过一些技术处理的末端弹道图。
一条耀眼的白色亮线横亘于图片中间。
但却仿佛一束激光倾斜着射入了无形的水面那般。
在半空中出现了一次明显的“折射”。
“喔……”
不出预料地,听众席上发出了一阵惊叹声。
尽管声音不大,但对于这样级别的领导来说,显然已经是非常明显的反应了。
而常浩南又趁此机会,恰到好处地送上了另一记重锤: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非常紧凑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来自航天科工六院11所,是未来计划用于我国洲际导弹分导式多弹头的载荷助推器……”
在前一个瞬间,首长明显已经准备开口问点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