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十足的亮相过后,代表团迅速与前来接机的华夏工作人员汇合。
这批人之前就在布鲁塞尔、负责具体的适航互认协议谈判,现在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代表团中的一部分。
没有过多的寒暄,一行人登上由外事团队准备好的车辆,驶向市区下榻的酒店。
车内,气氛立刻变得务实起来。
原代表团团长李俊山坐在唯一一排反向座位上,向刚刚抵达布鲁塞尔的众人介绍情况:
“各位领导,情况和我们预判的非常接近,甚至可能更复杂一些。欧盟内部,在债务和经济双重压力下,分歧不是在弥合,而是在加剧,已经严重拖累了我们协议签署的最后一步……”
他打开随身的平板电脑,调出几份文件。
“技术层面,无论是AE1500发动机的适航审定本身,还是CAAC与EASA之间关于互认的技术条款、程序细则,所有实质性的、需要专业能力解决的障碍,都已经完全扫清。可以说,就等最后那几页纸的签字盖章。”
游旭作为商务官员,对航空技术细节并不精通。
他更关注的是影响:“俊山同志,这种拖延,对我们实际业务的冲击如何?”
“非常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