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小时后。
火炬实验室,常浩南的办公室。
巨大的曲面屏上分割着多个窗口:连海发布会重播的尾声、全球主要财经媒体网站的实时更新页面、以及纳斯达克、纽交所的预开盘数据。
他端着一杯清茶,平静地注视着屏幕,等待着预想中那篇揭露“产业化受阻”的报道引发的市场震荡。
在此前的推演中,当资本狂欢的泡沫被这则消息戳破,三大股指开盘后的暴跌将是不可避免的。
那将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多空双杀”。
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骤然响起。
常浩南眉头微挑,放下茶杯,拿起听筒。
“常院士,我是童云。”电话那头传来工业建设委员会新闻中心主任童云的声音,语气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忙乱和困惑,“情况有点变化,舆论走向,和我们预想的……不太一样。”
常浩南微微一怔,“具体什么情况?”
“是《华尔街日报》!”童云语速加快,“他们发的不是一条简单的快讯,而是一篇……完整的、火力十足的评论员文章!现在这篇报道已经被全球各大媒体疯狂转载引用,几乎所有的关注点都被它带跑了!我们准备好的引导性报道……效果可能被严重削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