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做到完全商品化的程度。”他笑着摆摆手,“那些国外企业虽然存在一些共同利益,但他们之间的联盟没有信任基础,只要我们稍微加码,就不难从内部找到破绽。”
利用部分核心技术拉一派打一派,这种操作常浩南简直不要太熟悉。
“那我们具体怎么做?”孙飞被常浩南的思路吸引。
“如果不考虑专利和商品化问题,能否对现有的TEM和APT成品设备进行合成化改造?”常浩南认真地询问道,“只需要实现TEM结果与APT结果之间的互恰就行。”
这个要求几乎前所未见,孙飞思索半晌,才谨慎地回答道:“技术上可以做到。”
他一边介绍,一边简单画了个示意图:“主要是设计一个共用的精密样品杆和定位平台,配合我们开发的定位算法……不过代价很大,改造后的设备没法恢复原样,只能用于特定研究,而且还不能公开拿出来用。”
稍作停顿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
“最关键的是,这种设备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原位同步测量……TEM观测和APT分析还是得分两步走,中间会有一个分钟级别的时间差,完全不符合负折射材料表征的要求。”
“足够了!”常浩南脸上的笑容却更盛:“可以借用张韬院士团队正在研究的课题。”
面对满脸疑问的孙飞,他只好进一步解释道:“张院士他们正在攻关单原子阵列催化剂,这类材料一旦合成成功,其结构在常温常压下是极其稳定的,分钟量级的时间差对它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只要能捕捉到单原子有序排布的证据,就算只是媒体报道,也足够在学术界内部引发一场地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