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门尼斯却立刻反驳了这种侥幸心理:“政治风向的变化往往不讲商业逻辑。我们不能把公司的未来赌在华盛顿方面的理性上。”
皮尔兹显然持不同意见:“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唯一可能的合作对象,如果犹豫太久,这份橄榄枝很可能被其他人接走……”
“确实存在这种风险。”
希门尼斯点点头,承认皮尔兹的担忧:
“不过,全球高端透射电镜有95%以上的出货量集中在北美和日本,如果限制法案真的落地,那整个行业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大家其实在一条船上。”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皮尔兹迅速抓住了关键点:
“华夏企业已经可以生产精度落后大约一代的透射电镜,对方真正的空白在于原子探针技术,而后者完全可以在多个欧洲国家找到供应商……比如CAMECA就很可能会无视制裁跟对方合作,届时就会往整个行业里引入一个新的竞争对手。”
皮尔兹的分析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看似同舟共济的表象。
如果从长远角度来看,FEI也并非无可替代,反而可能会催生一个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