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篇的标题可以更直白些,比如:《光场编程单原子阵列涂层大幅提升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重点展示Co-在锂电池中的具体性能数据,特别是600圈2021mAh/g这个‘硬核’指标,以及其对于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等产业的重大意义,这样,基础突破与应用价值,两翼齐飞。”
对于这样“买一送一”的结果,张韬和王令骁自然没有意见。
“至于核心论文。”常浩南手指点了点面前的报告,“我看这样的结果,干脆也不用考虑什么子刊了,直接投稿Nature正刊都没问题。”
听到结果的王令骁瞬间如释重负。
但张韬却提出了一个现实的担忧:“常院士,根据经验,Nature的审稿周期平均在5-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方面会不会……毕竟FEI那边的诉讼和舆论压力,怕是等不了那么久。”
他知道常浩南制订的全部计划内容,深知时间就是战略主动权。
然而常浩南却摆了摆手:“五到八个月那是正常投稿。”
“?”
对面两人同时愣住。
“我有快速投递通道。”常浩南漫不经心地解释道,“如果内容没问题,最快两个月左右就能见刊,插队发表的话下个月都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