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介绍,一边调出一组新的能级对比图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质,是范德华力和部分化学键合的迭加。”
“那么,一个核心问题就来了。”常浩南潇洒地收起激光笔,转身面向摄像头,“这种相互作用的特异性,真的只限于金属氧化物吗?”
这个问题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固有的思维框架。
张韬猛地一怔,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紧紧盯着屏幕上常浩南展示的模拟数据。
结果显然是否定的。
碳基材料,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甚至氮掺杂的碳材料、还有氮基材料,比如氮化硼、特定的氮化物……
这些材料表面,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和官能团修饰后,其与金属酞菁分子的界面相互作用模式,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达到与金属氧化物基底相当甚至更优的效果……
“载体拓宽……”他喃喃重复着,大脑在飞速运转。
常浩南则顺势抛出了最终的、也是最重磅的炸弹:
“如果我们用这套方法,将锌原子或者钴原子,高度有序地锚定在碳纳米管或者石墨烯片层这样的碳基载体上,形成单原子分散或者短链状的结构……”
大家都是内行人,说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