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耸的海岭突兀地出现在潜艇正前方,如同一道峭壁。
“怎么可能?”他茫然地左右看了看,“海床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结构……而且海图上也没有?”
水下地形的变化大多来自于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一般倾向于生成沟壑而非丘陵,那张70年代的海图虽然不准,但也不太可能漏掉这样明显的特征。
但来自头顶持续了几个小时的乒乒乓乓声搞得他心烦意乱,实在没有额外精力去考虑太多细节,只是按照本能下令道:
“重新绘制周边海图。”
但声呐显示的“地形“越来越混乱,仿佛进入了一个水下迷宫。
甚至让佐藤想到了自己上学时看过的《海底两万里》,其中就有一个位于水下的复杂洞穴。
好在从3D模拟图上来看,这里的沟壑空间够大,而且在左前约60°的距离上就有一条几乎平直、延伸至少数海里之远的航道,恰好可以用于遮蔽来自上方的声呐信号。
简直是完美的逃逸通道。
以这种地形复杂程度而言,只要能脱离声呐区域几海里,对方就不可能再找到自己。
深感天助我也的佐藤迅速下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