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有幸见证了歼15型飞机在辽省号上完成降落和起飞的全过程,无论从数据分析还是视觉感知上,飞机的表现都远远超过了验收标准,也超过了我们最初对于这一型号的期待,更是收获了舰载航空兵部队指战员们的一致好评”
台下再次爆发出欢呼。
罗洋等掌声稍歇,继续道:“作为一名航空工程师,没有什么能比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飞机完美执行任务更令人自豪……但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整个盛飞、整个航空工业集团、乃至整个工业建设与发展委员会的努力。”
这一次,就连站在最前排的张国新也满脸喜气地拍起巴掌来。
然而,当掌声再次平息之后,罗洋的目光却变得深邃,语气也渐渐严肃起来:
“不过,同志们,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歼15作为我国第一种舰载机,又是基于陆基型号改进而来,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会场突然寂静下来。
在庆功会上谈论这样具体的技术问题并非惯例,但至少早年的常浩南就很喜欢这么干。
因此,他注意到前排几名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交换了一下眼神,但没有人打断。
“很多在陆基型号上属于优点、或者并不重要的设计放在面积有限、操作流程还严重受限的航母甲板上都会变成缺陷。”罗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比如主起落架位置,为了适应陆基机场的粗糙跑道而设计得过于靠后,导致着舰时尾钩与主轮的距离相对更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着舰难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