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曼没有回答,甚至连视线都没有从屏幕上挪开,只是点了点头。
斯威夫特的脸色则阴晴不定,一会儿看两眼电脑上重放的歼15着舰视频,一会儿又看两眼舷窗外正在忙碌的航母甲板。
从理性角度出发,他知道劳斯曼上校的判断大概率是对的。
传统利用飞轮储能的阻拦索必定无法逃脱弹性势能的桎梏,超过3/4的减速都发生在拦阻过程的后半段。
不仅对于飞行员来说体验很差,也给飞机的结构强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导致飞机设计师不得不增加大量死重,以应对这一个瞬间的横向过载。
而这部分死重在陆基飞机身上则根本不会存在。
但从感性上,华夏海军竟然在福特级之前应用了电磁拦阻技术,这多少让人有些难以相信。
毕竟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上看,第一艘航空母舰,主要还是以可行性验证为主,很少会使用什么过于激进的技术……
“可是这艘航空母舰根本没有安装弹射器,也不可能采用综合电力系统……电磁拦阻过程中产生的电能要如何利用?”
实际上,这个问题完全是斯威夫特在安慰自己。
因为就算采用飞轮结构,没安装弹射器的辽省号也只能把这些能量给释放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