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路线,毕竟是决定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航空兵主力装备情况的大事。
不可能航空工业内部开场会就算完事了。
研讨会出不了什么决定,但最终形成的结论也要进行上报,作为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
包括在现场只是唱配角的航空动力、电子科技、兵器工业等几个兄弟单位,也要分别提交与自身任务相关的研究现状和可行性报告。
这些事情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涉及到的行业和单位数量极多。
千头万绪逐一落实下去,怎么也得花上几个月功夫才能搞定。
年末之前能开始走立项流程就不错了。
不过,常浩南这边对于研制第四代发动机算是“蓄谋已久”,之前交上去的那份80项技术清单,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所以只是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帮助刘永全和万中辉等606所的骨干技术人员梳理了一下后续工作内容。
正如他之前和孙琮所说的那样,涡扇10G作为一种成熟型号的改进版本,完全可以放手给逐渐成熟起来的新一代工程师们自行完成。
至于常浩南本人,倒也没有像张洪飚所担心的那样很快再次前往镐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