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考虑到国内航发产业的飞速进步,似乎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拿出一款对标F119的型号也并非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复刻一架F22显然是风险最小的选择。
至于中间的过渡期,完全可以拿已经在歼10上面通过考验的涡扇10B来顶上。
但一方面601所在常规布局方面的积累不足,中规中矩的方案很难在集团内部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杨韦本人也不希望只是简单地跟在美国人后面亦步亦趋。
刚才他作为开场白的那段话,其实除了说给其他人听以外,也是在说给他自己。
好在,最后的结果还是符合期望的……
……
航空工业集团毕竟是一个整体,虽然下属各单位在技术路线上会出现分歧,但总得来说,一旦确定了方向之后,还是能做到劲往一处使。
比如611所过去并没有双发重型机的设计经验,所以虽然获得了设计布局方面的主动权,但在结构方面,也还是少不了其它兄弟单位的帮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