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这会,华夏国内对于双锥体和传统乘波体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常浩南所能做的,最多也就是额外提供一些研究资源和基础理论层面的帮助。
所以,他自然把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了乘波体构型上面。
也难免要说上两句好话。
“那制导呢?”
乔晨青很快记下了常浩南之前介绍的内容,旋即继续追问道:
“滑翔弹道还可以靠惯性导航和星光导航综合的方式进行自主制导,但巡航导弹总需要依赖外部信号,无论是卫星定位系统还是雷达回波,才能找到目标,大气层内的高速飞行,会不会产生类似航天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的黑障?”
问出这样具体的问题,往往才代表了真正的兴趣。
常浩南心里乐不可支,不过表面上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
“对于速度相对较低,也就是在6-8倍音速范围内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只要妥善设计气动外形,就几乎不会激发等离子体电离,只要和通常的巡航导弹一样,采用中段卫星制导和末端主动雷达/光学成像制导结合的办法即可。”
“如果速度进一步提高,那确实如您所说,需要考虑等离子鞘套对于电磁信号的屏蔽……”
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很多具体的计算,并没有被留在PPT里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