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命中精度几乎只能依靠陀螺仪进行轨道计算。
除了全程不离开大气层的中短程导弹以外,圆概率误差能有个50米,那就已经是豪杰中的豪杰了。
而如果能让弹头使用合成孔径雷达进行末制导……????那50米的命中精度基本算是下限。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于攻击活动中的目标。
比如大型船只,或者重要的车队之类。
但这些想法,显然不太方便和沈俊荣透露。
好在,对于减轻或者消除黑障的影响,他并不是只有这一个思路。
因此迅速切换话题:
“尖锥体只是举个例子,实际还可以采用更复杂一些的外形……”
“另外,向等离子体流场中注入物质……比如六氟化硫、六氟化铼、或者四氯化碳,也可以有效减小等离子体鞘层中的电子密度,当然这些需要在再入体的头部和侧面开孔,还要设计孔道结构,对于总体结构来说也是一大考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